
干净整洁的院落、嬉戏玩耍的孩子、悠闲自得的老人,记者走进赛罕区人民路街道富兴社区和兴园小区,抬头看,昔日密密麻麻的“空中飞线”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些变化得益于老旧小区改造,更得益于住建、工信、移动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将‘飞线’治理到底。”富兴社区党委副书记袁雨介绍道,“和兴园小区建于2000年,是我们社区内最大的小区。去年,这里进行了老旧小区改造,原来的‘飞线’铺管入地,人居环境大变样。”
“可不是,以前一出门,楼道内、楼宇间、一二楼之间,到处都是光缆线,黑乎乎的,看得头疼。现在,抬头再也找不到乱搭的光缆线,一栋栋楼房干净整洁。”居民孙作华边说边开心地笑了。
“公司借助这次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将光缆线路入地,还积极探索共建共享模式。”说起这个小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网络部副总经理图里古尔打开了话匣子,“以前,该小区年久失修,乱搭的光缆线路存在安全隐患,且影响通信质量,时不时会接到客户报修。为更好地服务客户,我们只得在小区内租房,设了一个工作点。2024年,在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物业服务中心统筹指导下,我们与多家运营商一起积极配合街道办事处开展改造工作,将分散各处的光缆交接箱集中到一处。箱体合并的同时,楼道里的分纤箱也统一成四合一箱体。”
记者走进一个单元,看见每户外挂的网线都安上了线槽。沿梯而上,拐角处,一个四四方方的箱体将光缆线集中在一起。“管道、分纤箱箱体共建共享,进一步节省了空间资源。在改造中,同步进行千兆升级,一旦有客户想升级,随时可办。”图里古尔补充道,“自2022年初,公司将‘飞线’整治列为常态化工作,并成立专班,开始对市四区老旧小区、主次干道内排列无序、乱接乱拉等设置不规范、影响市容的架空管线进行全面整治与改造,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截至目前,累计整治‘飞线余处,配合市政府改造老旧小区1133个。”
“飞线”整治,一头连着城市环境的整洁度、美观度,一头连着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近年来,呼和浩特市专门成立了工作专班,采取定人、定位包联办法,通过大力协调移动、联通、电信、广电等多家运营商及相关单位,每月调度工作进展,严防死守,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变化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牛注册登陆
2021—2024年,呼和浩特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协调三大运营商对全市“飞线”进行入地、捆绑等整改工作,完成17轮整治,不定期开展“回头看”整改,共整治市四区19687个“飞线”点位。其间,对全市“飞线”点位进行包联与实地督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解决。与此同时,结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的实际问题,对老旧小区、主次干道、背街小巷的“飞线”明确整治标准。
沿昭君路一路前行,一直到南三环,东西两侧,曾经的通信线长短不一、或粗或细、或垂挂下来、或缠成圈圈,密密麻麻,既影响市容市貌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有效提升人居环境“空间颜值”,玉泉区举全区之力,彻底清除了“空中飞线”。
玉泉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张俊林说,去年3月开始,他们着手整治这条路段的“空中飞线”,在办理相关手续的同时,联系多家运营商摸排自家光缆使用情况,然后挖管道,在保证不断网的前提下,将所有光缆线全部入地。“剪掉旧光缆的瞬间,一下感觉豁然开朗。”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攻坚成果,我们在定期维护,确保管道畅通的基础上,要求各运营商再有新业务时,必须走管道,切不可横空拉线。”张俊林坚定地说。
如今,走在大街小巷,进入老旧小区,空中线缆不是入地入管,就是捆扎收容,“杆路合并、箱体整合”,整体走线布局清晰、面貌整洁,难怪市民感慨“捋顺了”。整治“空中飞线”,让居民生活“无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