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信工程专业于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招收四年制本科生,2005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可授予学士学位,2022年获浙江省一流专业建设点,现支撑学科为我校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本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约300人。目前专业有国一流课程1门、浙江省一流课程10门、省级虚拟仿线项,以及多项校级教学成果。依托的平台有浙江省计算机网络通信重点建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电磁波信息技术与计量检测重点实验室、工信部“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浙江省智能无线感知与计量科技协同创新示范平台以及浙江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浙江&新西兰视觉智能计量实验室等。
秉承学校“计量+”工科特色,面向现代信息通信和质检行业人才需求,构建了以信息传输与处理技术为主体、融合计量测试能力培养和标准质量教育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无线通信与网络、智能信息处理、通信计量测试三个方向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传承无线电计量测试专业背景,开设了电子测量技术、无线电计量测试、技术标准与项目管理等特色课程;紧跟通信产业发展,面向物联网络和未来通信技术,开设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与通信融合课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课内课外实践平台,设置了跨学期的实践环节,实现全周期 100%覆盖面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面向国家信息产业和质检行业发展战略、服务浙江数字经济发展,结合学校“计量、标准、质量”办学特色和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牢固的质量观念、明确的标准意识,具有扎实的通信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具备较强的测量与计量能力,能在电子信息与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通信系统、通信网络以及通信测试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计量检定、运营维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依托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形成了“本科-硕士”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具有正高级人数5人,副高级教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5%。
拥有浙江省领军人才、浙江省青年拔尖人才、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员、第一层次培养人员、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优秀博士后和浙江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等高层次人才20余人次,聘请中国工程学院何新贵院士、倪光南院士以及加拿大工程院姚育东院士为学院荣誉教授。
专业教育教学支撑明显增强,社会服务与示范效应提升。中国计量院进修2人,政府部门挂职3人,进驻企业博士后流动站3人;支援新疆理工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派出援疆教师2人,开设线上援疆课程《信号与系统》。
核心课程包括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模拟电子线路、数据通信与网络、数字逻辑电路、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电路、通信系统原理、无线通信与网络课程设计、信号与系统、信息理论与编码。此外,还开设了电子测量技术、无线电计量测试、技术标准与项目管理等特色课程。
以赛促教,三牛注册链接以赛促创,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学科竞赛获奖记录稳居浙江省属高校前列。学生相继在挑战杯竞赛、数模竞赛、智能车竞赛、嵌入式芯片竞赛、服务外包竞赛、“大唐杯”竞赛等省级、国家级、国际级学科竞赛中斩获优异成绩,参与创新覆盖面达到90%。
在“一专一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中,截止到2024年,拿下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二等奖30余项及数百项浙江省省级奖项。
在“大唐杯”竞赛中,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省一等奖11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76项的好成绩,获奖率达60%以上。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能够在信息与通信行业中从事与通信系统与网络软硬件相关的科学研究、设备研发、设计制造、生产开发或管理等工作。近年来,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基本达到100%,毕业去向主要有通信设备制造公司(华为、中兴、新华三等)、通信网络运营商(移动、电信、联通)、安防监控(海康、大华、宇视等)等以及大中小型IT企业和创业型公司,从事与信息通信相关的软硬件设计与测试、技术与业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近3年的升学率(读研)约为20%,升学的学校集中于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